在东亚5个城市的问卷调查当中,问“你喜欢村上春树的哪些部分?”时,在上海,回答者126人当中有40人(第六名)称“感到某种治愈,安慰或救赎”,在北京96人当中有30人(第三名,另外有两个人数相同的回答),在台北102人当中有47人(第四名),在香港65人当中有6人(第八名),在新加坡45人当中有4人(第八名)。
虽然每个城市都有出入,但人数基本上跟回答“故事情节好”“思想有深度”“气氛很酷(cool)”“对话、举措很潇洒”的差不多。其实在自由记述栏里的回答和采访里的发言,提到“救赎”和“治愈”的人并不少。下面举其中一些例子:
“在其特有氛围之中,你能感到也许这小说只是为你而写,直达你的心,却又无法告诉你该如何。所以,结局变成了‘就这样吧’。”
“有关心灵的文字。构建一个时空,让人能够看到、读到自己,抑或知道有所陪伴的东西或事情。”
“作品讲述的情节也许并不复杂,但通篇给人纯粹、窒息般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主人公的心境里,也有着相同的体验,所以每次合上书页回到现实中的时候都会有种浮出水面的鲜活感,进而像具有某种治愈系功效,深感快慰。”
“村上春树的书安慰了我的心。书中男主角那带着困惑,却不害怕,淡泊无为中却自有一番坚决的态度,使我感到,事情还是有希望的。”
“看完他小说我心里会很平静。所以我很喜欢这样子。”
“令人心安。”
村上春树一边描述带有孤独和闭塞感的人物,一边发出信号:“这样也可以”“你被允许”。比如,在《国境以南太阳以西》里有如下描写:
在她(主人公的女朋友岛本同学——引用者)面前,我往往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说什么好,无从判断。我想冷静,想开动脑筋,但都做不成。感觉上自己总对她说错话做错事,而无论我说什么做什么,她都浮现出仿佛将所有感情吞噬一尽的迷人微笑看着我,就好像在说“没关系,这样可以的”。
主人公“我”觉得自己不顺利,但从女朋友的微笑感受到“没关系,这样可以的”。村上的爱好者大概对这样的部分感到“治愈”或“救赎”。这样的描述从他初期的作品以来一直存在着。比方说,处女作《且听风吟》里的句子,如下:
但我还是这样想:如若进展顺利,或许在几年或十几年之后可以发现解脱了的自己。
译文上的“解脱”,原文就是“救赎”。村上的这种“治愈”或“救赎”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他不是鼓励说拼命努力,而是肯定现在的状况,说“你不用拼命,有时候应该等待着”。另一个是,他说:“最后说不定成功,其实输了也没问题,这样也可以。”下面《奇鸟行状录》里的描述确是谈到这个问题:
……那就在那里,我想,那就在那里,在那里等待我伸出手。需花多长时间我不知道,需花多大力气我也不知道,但我必须停住脚步,必须设法向那个世界伸出手。那是我该做的。必须等待的时候,就只能等待。本田先生说。
……我或许败北,或许迷失自己,或许哪里也抵达不了,或许我已化作灰烬,唯我一人蒙在鼓里,或许这里没有任何人把赌注下在我身上:“无所谓。”我以轻微然而果断的声音对那里的某个人说道:“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寻求的东西。”
另外,学者小森阳一也在分析《海边的卡夫卡》的时候承认,读者对村上春树的作品感到“治愈”或“救赎”。他这样说:
小说家角田光代对小说《海边的卡夫卡》感到“暴力的无意志的意志”。而这部非常畅销的小说的大多数读者,不知为什么感到“治愈”与“救赎”。
当然不能简单地概括开篇读者回答的含义。只是我觉得,如上读者回答至少可以说是对“孤独感”或“虚无感”的共鸣。这可能因为村上的作品不是提示绝望,而是描述今天的社会、说明不能简单地找到出路的缘故。在找不到出路的彷徨里,村上春树肯定主人公说“这样也可以”“输了也没问题,也可以的”。这样的描述虽然不能给读者指示“出路”或“希望”,但可能成为某种“治愈”或“救赎”。
“在踏入社会以后,难免会感受到理想和现实激烈碰撞以后所产生的虚无感,村上的小说教诲人们与这种虚无感、孤独感和平相处。教诲人在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里有尊严地活下去,而不是走向彻底的颓废和沉沦。”
“心很静,更加明白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读后自己会有很奇怪的满足感。里面的对白很有启示性:人生虚空。”
“实话说,我并不是能对村上春树的小说读得很懂,但是在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主人公有过的迷茫和怅惘,我们仿佛也有过,也曾迷茫过,经历过。”
包括日本在内,不少东亚城市的读者确实对他作品里的“孤独”和“虚无”共鸣,并对类似“这样也可以”向你伸出手的描述感到“疗愈”或“救赎”。他们喜欢村上的理由好像在这里。我在上面说过,现代以来纯文学的读者一直期待着通过作品接触到人或社会的真实。那么,村上春树爱好者阅读文本的方式跟以前文学作品的读者多么不一样。
进一步说,村上爱好者不只是欣赏作品,还互相联系一起做活动。比方说,在日本,每年接近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时候,爱好者会聚在一起交流,并尝尝村上作品里出现的菜。在中国把村上的爱好者称为“村民”,在网络上互相交流聊天。这些活动跟青少年的同人活动非常相似。(请想一下,除了故事情节以外,他们也着重跟同好们的交流。如果自己发表的意见好,及时得到巨大的反应,他们便从中获得找到自己的位置的感觉。)至少可以说,莫言和大江健三郎的爱好者不会做这样的活动。
从如上村上爱好者来看,文学作品的读者群也好像已经开始变化。村上春树可能是能适应读者群的变化的极少数作家之一。也许,这是他在全世界受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亚文化和文学上的变化到底给现代文学文化带来何等影响?下一期我们将从动员方式的角度来分析现代文化的变迁,并探讨今天共通的文化现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