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新办27日就当前经济形势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到中国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效果初步显现,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下半年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做好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等六方面工作。
国新办27日就当前经济形势举行新闻发布会,要点主要有这些:
①中国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效果初步显现,上半年东北地区经济出现见底回升迹象;
②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不会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③下半年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④对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灰犀牛事件要采取有效措施;
⑤下半年要做好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等六方面工作;
⑥要从小的方面去预防系统性风险,宁可牺牲一些增长速度,不能为了保增长,让杠杆率回升;
⑦下半年稳健货币政策将注重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利率水平;
⑧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要求它一定与其他地区同步,而是要看其发展是否符合自身主体功能的定位;
⑨要减少用行政命令去产能,下一阶段要对去产能工作做一些微调,要通过处置僵尸企业达到化解过剩产能的目的,释放僵尸企业占用的工人等要素资源。
新闻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 袭艳春: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袭艳春(刘健 摄)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进入7月份以来,国务院新闻办已经连续召开好几场新闻发布会,发布最新的经济数据并进行解读。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济形势,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先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丛亮先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中国的经济形势,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杨伟民先生做介绍。
2017-07-27 15:00:00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刘健 摄)
杨伟民: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大家知道,最近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新闻稿已经发布了,下面我主要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就上半年经济形势怎么看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介绍一点情况。
2017-07-27 15:01:50
杨伟民:
一、对上半年经济形势怎么看。
总的判断是,上半年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深化。
为什么说经济稳中向好?一是经济运行比较平稳,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都在合理区间,甚至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这也是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值。二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财政收入增长了9.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2%。三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多增18万人。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CPI同比上涨1.4%,与一季度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以后实际增长7.3%,继续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都取得一些新进展。
2017-07-27 15:02:00
杨伟民:
为什么说结构调整深化?从三方面结构来看:一是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投资、出口实现了比较均衡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贡献率为63.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7.2%,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19.6%,其中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25.7%,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经常项目保持顺差,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二是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工业结构有所优化,特别是过剩产能继续得到化解,创新驱动的效应开始显现,适应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行业增长都比较快,高技术产业增长13.1%,装备制造业增长11.5%,快于工业、快于整个GDP的增长。同时产业组织结构也在改善,竞争性产业集中度在提高,大中小企业分工在深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开始初步显现。三是从区域结构看,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开始显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成效明显。从东中西来看,东部地区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在拓展,东北地区也出现了筑底回升的迹象。
2017-07-27 15:05:21
杨伟民:
上半年之所以会取得这样比较好的成就,关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解决了大家对经济形势怎么看的认识问题,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同时坚持稳中求进的思想方法。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再次证明,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做出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
2017-07-27 15:05:52
杨伟民:
怎么看经济形势,有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有辩证思维,眼光要长远。就是说,看经济形势既要看当前,也要看长远;既要看指标,也要看预期;既要看到成就,同时也要看到问题。从中长期和预期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企业的预期和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好转,经济发展动力在增强。这些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对全球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2017-07-27 15:06:59
杨伟民:
更为重要的是,新的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这种理念的变化是一种更深刻的变化,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将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新的更高形态。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不会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2017-07-27 15:08:28
杨伟民: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中国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的过关期,结构调整的这道关并没有过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处在深化的阶段,这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虽然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有些是长期存在的,比如实体经济的循环不畅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企业成本上升压力也在加大。此外,区域、产业、企业走势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加剧。再加上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管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2017-07-27 15:09:23
杨伟民:
二、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中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就是说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但是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奋发有为。在有所作为的同时要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这三个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既要防止盲目跃进、大干快上,也要防止畏首畏尾、无所作为,既要防止“太过”,也要避免“不及”。稳中求进,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基调,今年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两个方面有所进取,取得新的成效。
2017-07-27 15:10:43
杨伟民:
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按照去年中央经济会议的部署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三个确保是非常重要的目标。
2017-07-27 15:13:29
杨伟民:
针对当前形势和长远发展需要,在做好全面工作的同时,中央强调下半年要着力做好六方面的工作:第一,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第三,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第四,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第五,稳定外资和民间投资。第六,高度重视做好民生工作。
以上就是我做的一个简单介绍,下面我和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以及财办的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2017-07-27 15:13:33
主持人 袭艳春:
感谢杨伟民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
2017-07-27 15:14:33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丛亮司长,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触底回升的迹象,包括生产、价格、效益等指标都明显回暖。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向好的局面还是依靠房地产的开发和基建投资来拉动的。我想问一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谢谢。
2017-07-27 15:14:39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丛亮(刘健 摄)
丛亮:
刚才杨主任已经对整个经济形势做了比较详细的评价,刚才杨主任已经讲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判断,并且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来引领新常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这些政策的综合作用下,特别是几年以来累积效应的作用下,去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些积极的变化是在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的,因为我们没有像西方国家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而是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振兴实体经济,更多是靠加快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的转换来促进发展,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2017-07-27 15:15:46
丛亮: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一,整个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这不仅要从当前来看、从上半年来看,我们还可以把时间拉长一点,比如2013年—2016年,整个服务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是8%,比GDP的增速高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12年服务业贡献是44.9%,到2016年达到了58.2%。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长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59.1%。从占比来看,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在2013年是46.7%,2016年是51.6%,比2012年提高了6.3个点,今年上半年提高到54.1%。整个服务业的贡献,如果从年度来看,特别是从季度来看,可能变化不大。但是从长期来看,近五年来看,这个变化是很明显的。
2017-07-27 15:16:40
丛亮:
二,第二产业稳中提质。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包括“中国制造2025”的加快推进,还有“互联网+”行动、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步伐是加快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四新”不断涌现。整个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传统产业,特别是从去产能的角度来说,很多传统产业的低效或者无效供给逐渐被去除,高水平的或者是有效供给在市场上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所以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比较积极的、实质性的变化。比如2016年煤炭去产能2.9亿吨,今年以来又去了1.11亿吨,整个煤炭市场的过剩状况有明显缓解。再就是钢铁,2016年钢铁去产能是6500万吨,今年以来超过了4000万吨,还有1亿多吨的地条钢也通过安全标准、环保标准等禁止生产,这样整个钢铁行业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增长也比传统产业要快,比如装备制造业,2016年的比重是32.9%,比2012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的比重是12.4%,比2012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所以,整个供求关系,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新产业的发展,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绿色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2016年单位GDP的能耗比2012年下降了17.9%,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持续减少。在这期间,经济总量是持续扩大的。
2017-07-27 15:18:45
丛亮:
在结构优化的同时,需求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消费成为主力。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半年是63.4%,消费的主力军作用,或者是基础性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投资中生态环保、教育、水利、创新,包括技术改造方面的投资,都是两位数增长。所以整个经济结构,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需求结构,都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带有趋势性的。我们把时间拉长以后会发现,这个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谢谢。
2017-07-27 15:23:33
凤凰卫视记者:
最近说的一个比较多的提法,就是关于“灰犀牛”。中国官方媒体首次提到“灰犀牛”的现象,而且提出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时候,既要防“黑天鹅”也要防“灰犀牛”,外媒也多次报道,希望中国应该关注“灰犀牛”的现象,请问对这个问题如何评价理解?谢谢。
2017-07-27 15:25:17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刘健 摄)
王志军:
我先解释一下“黑天鹅”和“灰犀牛”各代表什么意思:黑天鹅主要是指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问题。“灰犀牛”,大家知道犀牛的个体很大,一般指问题很大,也早有预兆,但是视而不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了后果严重的问题或事件。党中央非常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始终要求守住底线,特别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黑天鹅”和“灰犀牛”这两类事件都有可能冲击金融风险的底线。但是像我刚才介绍的,“黑天鹅”和“灰犀牛”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事件,所以在应对和防范这两类事件的办法和思路上是有所不同的。
2017-07-27 15:26:40
王志军:
对于“黑天鹅”事件,因为是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所以对这类事件主要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运行的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下,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加强跟踪监测分析,加强预警预测,及时发现一些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和苗头性问题,未雨绸缪,制定好预案,防患于未然,不打无准备之仗。
2017-07-27 15:26:55
王志军:
对于“灰犀牛”事件,因为问题已经存在了,也有征兆,所以对这类问题要增加危机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灰犀牛”风险隐患,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要摸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谢谢。
2017-07-27 15:27:3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今天上午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的工业利润数据的情况,6月份同比增长了19.1%,增速比5月份快了2.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出现好转能否说明我国实体经济确实在好转?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怎么判断,工业利润的走势怎么判断?
2017-07-27 15:28:0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刘健 摄)
邢志宏:
今年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工业领域的供求关系继续改善,工业品价格稳步回升,工业的企业经营状况出现了明显改善。今天上午已经发布了6月份的数据,从6月份的企业效益来看,继续保持了积极的变化。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利润增长继续加快。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19.1%,增速比5月份加快了2.4个百分点,比4月份加快了5.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在加快。1—6月,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8个百分点。
第二,利润率同比继续提升。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利润率是6.35%,同比提高了0.29个百分点,延续了上升的态势。
第三,利润结构进一步改善。从二季度开始,工业利润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上游行业在新增利润中的占比在逐步下降,而中下游的行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利润占比在不断提升。6月份,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增利润当中,装备制造业的份额已经达到了40.7%,比5月份提高了11.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占比达到了19.3%,比5月份提高了0.6个百分点。采矿业是典型的上游行业,利润占比比5月份下降了13.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
2017-07-27 15:30:54
邢志宏:
工业企业利润出现积极的变化,我想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场需求稳中向好,产品销售继续加快。6月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13.7%,比上个月加快了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同时产成品的周转也在加快。6月份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周转天数是13.7天,比5月份减少了0.8天。如果看价格的情况,现在在二季度工业行业当中,34个行业的价格是在上涨的,价格是综合反映供需关系灵敏的信号,反映出市场需求在逐步扩大,这是工业企业效益能够保持较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7-07-27 15:31:40
邢志宏:
二是减税降费,降成本的效应持续显现。去年以来,国家一直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通过大力推行减费降税,同时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的成本,各个地方采取了不少措施,这些措施都在企业当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6月份,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18元。
2017-07-27 15:32:45
邢志宏:
三是转型升级、优化供给,增强了工业企业的营利能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持续推动下,工业企业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在装备、工艺、技术等方面加强改造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优化了整个的供给质量体系。我们看到,上半年不仅是新兴的产业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传统的产业通过改造提升,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传统产业,今年上半年纺织服装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全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在整个工业41个行业大类当中,38个行业的利润在增加,可以说上面这三方面是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谢谢。
2017-07-27 15:35:59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上半年中国市场的利率上升,房地产贷款利率也上升,这些利率的上升对中国经济下半年的走势会有哪些影响?谢谢。
2017-07-27 15:36:09
王志军: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共同作用下,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健增长。刚才杨主任已经介绍了,下半年经济政策仍然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健性,要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所以,对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的利率变化的影响,我们仍然是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预调和微调,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来合理引导利率水平。
我相信,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可以抵消利率变化的影响,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增长。谢谢。
2017-07-27 15:36:29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刚刚提出控制系统性风险是个很重要的目的,请再进一步解释一下系统性风险指的是什么风险,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概率是最高的,比如什么样的行业会产生这样的风险,系统性风险具体指的是什么,谢谢。
2017-07-27 15:37:53
杨伟民:
所谓系统性风险,就是会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大局的风险,当然系统性风险是由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小的风险所引致的,并不是一个领域的系统性风险。比如说次贷危机,看起来不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但是由于次贷危机最后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最后又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一种系统性的风险。
2017-07-27 15:38:39
杨伟民:
我们现在说的防止系统性风险,是从各个领域一些小的风险点去预防,比如同业的问题、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国有企业个别的债务违约问题、杠杆率比较高的问题。对这些风险要早识别、早发现、早处置,化未来的大震为今天的小震,一点一点去处理,不要让其最后引发大的系统性风险,对中国经济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所以,宁可现在牺牲一点其他方面的要求,但也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2017-07-27 15:39:40
杨伟民: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做好去杠杆工作,因为这是风险的源头。去杠杆的方向是不能变的,当然,去杠杆是一个长期过程,各行业、各领域的杠杆率不一样,是有重点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是要把国有企业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如果国有企业去杠杆了,企业部门的杠杆肯定要下降,整个国民经济的杠杆率也会下降,这就是从源头上进行防治。不能为了保增长,任凭杠杆率继续回升。上半年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同时前几年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这表明,去杠杆和稳增长这两者并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两者是可以兼得的。我们既保持了经济稳中向好,同时杠杆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谢谢。
2017-07-27 15:41:38
中国国际电视台CCTN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就业的,根据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良好,我们知道现在国家去产能的势头不减,并且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历史新高。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就业形势良好?谢谢。
2017-07-27 15:44:14
邢志宏: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领域出现了更多的积极变化,其中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是一个突出的亮点,为什么就业形势能够持续向好,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双创的效应。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放管服”改革的力度之下,市场活力、社会创造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很多新的企业大量涌现,也创造了新的职业、新的工作、新的岗位。我们看到相关部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新登记注册企业达到了291万家,同比增长了11.1%,日均新登记企业数量达到了1.6万家,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茁壮成长,为就业提供了新的领域。国家统计局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过测算,在去年全国新增的就业当中,新动能贡献率达到了70%左右。
2017-07-27 15:48:03
邢志宏:
二、经济增长的效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换挡的过程中,经济的增量并没有缩小,反而是在稳步扩大。今年上半年,GDP的增量达到了2.3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还多增了2000多亿。如果设想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比较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增量的扩大就意味着新增的就业规模也在稳步扩大。
2017-07-27 15:48:28
邢志宏:
三,结构调整的效应。我们国家2013年服务业占比超过了第二产业,到2015年服务业占比超过了50%,占据了半壁江山。可以说,中国经济进入了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相比制造业而言,服务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吸纳就业能力比较强,有很多的行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服务业比重的持续上升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经济增长当中的就业弹性在不断提高。我们也进行过测算,2012年—2016年,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吸纳的非农就业达到170万人,数量要比2009-2011年增加30万人,这是结构调整的一个积极效应。
四、政策效应。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就业压力,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有一些产业去产能带来职工的安置和分流问题,同时今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又空前高,针对这些重点群体国家都采取了积极措施。比如去年中央财政拿出1000亿专项奖补资金,用于去产能行业的职工安置。对大学生推出了就业创业的行动计划,这些政策措施有效稳定了就业,巩固了我国就业持续向好的态势。
上面这四个效应共同作用下,我国就业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谢谢。
2017-07-27 15:54:43
彭博新闻社记者:
现在全国的经济正在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不同地区也看到了一种分化的现象。比如说甘肃、海南、天津,他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比第一季度慢了1个百分点。您如何来解释这一现象?政策制定者如何采取措施来解决这种区域分化的问题?谢谢。
2017-07-27 15:55:43
丛亮:
由于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等的差异,不同地区表现不尽相同。您提到的,甘肃、海南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我个人理解,他们更重要的不是经济增速,而是怎么把环境和生态保护好。比如,海南属于热带雨林地区的一个海岛,它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可能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比如甘肃,祁连山是中国的中华水塔,如果祁连山受到了污染,我们整个的黄河和长江的来水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说,对于这些地区来说,更重要的可能是它的保护和整个环境的整治,而不是经济增长。谢谢。
2017-07-27 15:56:14
杨伟民:
我补充一下,因为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比较大,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差异很大的国家,像青海、西藏的自然环境和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国在区域发展方面的政策上有一个叫主体功能区,就是说一些地区主要是进行开发,搞工业化和城市化,有一些地区主要是保持农产品主产区的地位,作为农产品主产区,并不要大规模搞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有一些地区的主体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
刚才您讲到的海南,应该保护好自身的生态环境,作为全中国人的“后花园”,所以它经济增长速度比别的地方放缓一点是正常的,恰恰是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取得的结果,我们觉得这种效果是好的。甘肃除了生态环境本身的问题以外,甘肃的自然条件也确实存在和东部地区没法比的因素,甘肃矿业占的比例相对比较高,刚才统计局讲到矿业的利润在下降,所以矿业占比比较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达不到,或者比全国稍微低一点,我们觉得这也是正常的。所以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仅要求各地区一定要和全国持平,关键是要看是不是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是不是执行了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去推动发展,这是我们评价一个地区以后增长理念上的变化,这也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以后,大家的认识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谢谢。
2017-07-27 16:01:2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作为区域经济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刚才杨伟民副主任提到,今年以来东北的情况有所好转,而且开始筑底回升。能不能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谈一谈中国上半年经济的发展。另外,东北地区的经济筑底回升是否是可持续性的?谢谢。
2017-07-27 16:08:19
丛亮:
再来看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整个的指标也是快于全国的,有比较明显的后发优势,这两年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包括技术转移,工业速度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快的。特别是很多省市通过提质增效升级来增强发展后劲,比如山西、陕西在强化去产能之后,包括处置僵尸企业之后,整个企业效益的利润增长了30%,比全国的速度要快得多。还有的省,比如湖南,鼓励装备制造业和软件产业对接,装备制造业增速比整个工业增速要快出1倍多。有的省,比如安徽,战略新兴产业增速超过了20%,中西部地区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
还有东北,近年来经济增长压力确实比较大,但是今年以来,企稳的迹象是增多的。上半年东北地区的工业增长是1%,去年全年下降3.1%,投资整个降幅在明显收窄。同时,一些重点行业的效益明显好转,像前几年石化、石油制品,包括煤炭等全面亏损,现在整个的效益是明显改善的。
与此同时,三大战略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在加快实施,成效比较显著。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也在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整个生态环境的修复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总的来看,区域协调和协同发展也有非常明显的进展,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在加快形成,前期有问题的地区的问题也在逐步缓解或者有明显好转。谢谢。返回腾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