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雾霾对人类健康是有危害的,比如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雾霾造成耐药性细菌或耐药性基因的流行,“耐药性基因环境中一直有,并非因为有霾才有耐药性基因”。
“雾霾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空气干净10倍?”“‘煤改气’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等等,这些谣言在公众中传播甚广。昨天,第四届北京环境文化周启动,市环保局公布十大环保谣言并一一批驳。
谣言1 空气中有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呼吸这样的空气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
剖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科主任医师、全国细菌耐药监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波教授介绍,雾霾对人类健康是有危害的,比如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雾霾造成耐药性细菌或耐药性基因的流行,“耐药性基因环境中一直有,并非因为有霾才有耐药性基因”。
谣言2 市政府通知飞机洒药治白蛾需躲避?
剖析:此类谣言假借政府、专家等权威的公信力,编造所谓的“内部消息”,以此提升谣言的说服力、迷惑性。对此,北京市林业保护站表示,北京市进行的飞机洒药属防治林业病虫害工作,洒药地点离居民区很远,飞防药剂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人畜无害,而且北京飞防林业病虫害进行了近40年,不用躲避。
谣言3 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的空气要干净10倍?
剖析:汽车尾气主要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态污染物,对PM2.5的贡献主要是二次污染转化,这是手持式PM2.5检测仪检测不出来的,更不用说这种检测仪的准确性还尚待验证。根据目前的科学共识,PM2.5大部分是通过二次转化生成的,在北京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PM2.5的年均贡献在30%左右,非采暖季要占到40%。
谣言4 有硫酸铵才发布红警?
剖析:此类谣言牵强附会,逻辑混乱。该谣言关联伦敦致命酸性大雾,危言耸听,其实,伦敦雾致命元凶为高浓度二氧化硫,硫酸铵虽有害健康,但急性毒性不大。而且,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规定,红色预警的启动条件为,预测连续4天及以上出现重度污染,其中2天达到严重污染;或单日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500及以上,且将持续1天及以上时。硫酸铵不是发布红色预警的标准。
谣言5 “煤改气”是造成北京地区“丰富水汽”的主要来源,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
剖析: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表示,按照我国当前的天然气消耗量计算,假如每年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气态水全部转化成液态水,平摊在全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液态水的厚度仅占大气中可降水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影响微乎其微。
谣言6 车少了、采暖季都结束了,但雾霾又来了,不是说燃煤是空气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吗?
剖析:实际上,雾霾成因错综复杂,高污染排放是内因,不利气象条件是外因,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是动因。在内因中,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秸秆焚烧等污染排放以及区域传输,对雾霾产生的贡献,因季节、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或变化。北京发布过PM2.5源解析结果,但这是基于当时1年以上监测数据的结论,和每一次空气重污染的成因可能又是不同的。至于哪种因素扮演大气污染首因的角色,一定要有前提条件和限定范围,不能一概而论。
谣言7 北京空气质量在逐步恶化?
剖析:近几年北京采暖季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不大,但从全年来看,北京重污染天还是在逐年减少。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历程:1998-2013年》评估报告显示:1998至2013年,北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分别显著下降了78%、24%和43%,15年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此外,美国NASA等国际机构的监测数据也支持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趋势。
谣言8 儿童吸入肺里的雾霾比大人多?
剖析:协和医院儿科万伟琳副教授表示,儿童与成人的肺结构相似,且肺活量低于成人,所以不存在吸入雾霾多于成人的说法。
谣言9 机动车污染不是北京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剖析:2014年,北京市在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权威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PM2.5源解析工作。研究表明,机动车对北京PM2.5的年均贡献在30%左右,在本地污染源中居于首要位置。近年来,随着北京燃煤使用量的大幅缩减、二氧化硫浓度的迅猛下降,机动车污染对北京PM2.5的贡献相对还可能保持较高甚至更高的比例。
谣言10 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率仅为4%?
剖析:媒体援引中科院某研究者一份北京PM2.5污染源解析的报告说,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率仅为4%。其实,原论文除了提到汽车尾气直接排放的PM2.5粒子占4%,还提到二次无机气溶胶对北京PM2.5的贡献是26%,而汽车尾气贡献了二次无机气溶胶的很大一部分。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如果以原论文的原始数据为基础,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总值达到24.5%。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吴婷婷 本版摄影 北京晨报记者 郝笑天返回腾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