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国内国际社会娱乐明星综艺电影体育足球篮球综合科技通信手机移动财经宏观理财教育历史

美苏太空争霸史:最后的登月者去世了

2017-02-24 16:36:56    来源:    编辑:
1972年,塞尔南在月球漫步1972年,塞尔南在月球漫步

近日,美国宇航员尤金·塞尔南去世,享年82岁。1972年12月,作为阿波罗17号飞船的指令长,塞尔南成为“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自1969年7月起,美国共将12名宇航员送上太空,带回大量月岩标本,加深了人类对宇宙的了解。然而,当年美国不惜巨资,实行登月计划,首要目的却并非科研,而是同苏联进行“太空争霸”。

第一回合:苏联率先发射人造卫星,西方社会为之恐慌

在航天方面,率先取得一定成就的是纳粹德国。“二战”后,美、苏两国各自德国从获得了一批火箭专家,开启了本国的航天事业。1952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时,空军高层即建议发展人造卫星,并说“对卫星的需要并不完全来自军事考虑,发展和发射第一颗卫星运载工具也会具有高度重要的政治、心理和科学意义。”但当时美国正削减国防开支,在发展航天技术上的投入很少。1955年,美国才宣布,计划发射一枚“科学卫星”。①

仅仅4天后,苏联针锋相对地表示,也将在年内发射卫星。当时苏联急欲在科技方面压倒美国,于是全力支持科罗廖夫主持的卫星计划。为避开技术难关,抢在美国之前发射卫星,苏联将原计划重1000—1400kg,带200—300kg设备的卫星简化至极致——重83.6kg,除一台无线电发送器外,不携带其他任何复杂仪器。就这样,1957年10月,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卫星“斯普蒂尼克1号”成功进入轨道。《真理报》发表文章,称“人造地球卫星将为太空旅行开辟道路,现在这一代人将目睹在新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自由而有主见的劳动人民怎样将人类最大胆的梦想变为现实”。②

苏联卫星上天新闻,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纽约时报》提醒,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不但应当重新接受新的思想,而且应当迅速寻求有效的补救办法,使美国在这场不仅是军备和声望的竞赛,而是生存的竞赛中重新获得领导地位”。英国《卫报》报道,“很明显他们在导弹技术领域已取得极大的领先地位”。虽然艾森豪威尔及军方深信,“今天要是有任何国家情不自禁地攻击美国,它本身将迅速遭到可怕的毁灭”,但是面对汹涌民意,要提振美国及西方盟友的自信,只能被迫加大在太空同苏联的竞赛。1958年,携带有更多科研设备的美国卫星“探险者1号”成功发射并进入轨道。

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蒂尼克1号”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蒂尼克1号”

第二回合:苏联送宇航员进入太空,美国人开始奋起追赶

1957年—1958年,美、苏两国的航天技术其实并无决定性差距,只是苏联获得情报,知道美国将在几个月发射卫星的消息后,抢先发射了一颗。当美国追平这一纪录后,对进一步发展载人航天的必要性,依旧保持怀疑。艾森豪威尔表示,伴随苏联卫星而来的是不景气,导致额外花费的巨大压力。现在急躁的高峰已经过去,希望国防部能想办法节省2亿美元或更多。对于国家宇航局提交的载人登月计划书,艾森豪威尔回答:“哎呀,我也很想知道月亮另一面的情况,但是今年我不能花钱去探究它”。③

美国对航天技术的轻视,使苏联又相继获得了几个“第一”:第一个将哺乳动物(狗)送上太空;第一个在月球着陆的航天器“月球2号”,直至1961年4月,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赫鲁晓夫宣称,“这是资本主义国家追赶我们的时候了”;《纽约时报》则悲观地说,“我们的盟国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因为旁观者确信苏联是未来的霸主。我们的影响力如同赫鲁晓夫所希望的那样,正在逐渐削弱”。

这一切都让美国新任总统肯尼迪倍感压力,他早在竞选时,即曾表示,“我们正同俄国人进行战略空间竞赛,并且我们一直以来都处于下风……如果苏联控制外层空间,他们就会控制地球……为确保和平与自由,我们必须争第一”。④要想改变美国在这场太空争霸中表现出的劣势,肯尼迪只剩下一个选择——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第三回合:在“登月竞赛”中,美国完胜苏联

美国6次登月,耗资巨大,阿波罗计划被尼克松终止

在加加林进入太空后的第三天,肯尼迪召开会议,讨论载人登月的可行性。不久,肯尼迪在国情咨文,首次提出“阿波罗计划”,并得到国会批准。约翰逊继任总统后的1965年,美国政府给予航天局的财政投入,占到当年总财政的5.3%。因此,约翰逊使美国赢得“太空争霸”最终胜利的关键人物。

阿波罗计划的开始并不顺利,1967年1月,阿波罗AS204号(后来被称为阿波罗1号)意外起火,导致3名宇航员遇难;其后,安全问题被更加注重,1968年10月,载有3名宇航员的阿波罗7号成功进入地球轨道;同年12月,3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8号进行首次环月飞行;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和宇航员通电话时,特意要求他们和美国国旗一起出现在电视画面中,以显示美国在宇航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1969年,装载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升空1969年,装载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升空

尼克松给予登月宇航员极大礼遇,主要是看重其在同苏联争霸中的政治意义,而并非对宇航事业有太多兴趣。1970年,尼克松提出太空政策新纲要,“我们在载人登月领域的成功,有助于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然而,有许多困难摆在我们面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待我们去处理,所以我们要学会优化配置有限资源。”按照宇航局的原计划,从阿波罗10号到20号,会有10次载人登月行动,但是由于尼克松对财政投入的削减,塞尔南乘坐的阿波罗17号之后,一切登月计划都被取消。⑤

有研究显示,除和苏联“太空争霸”意义外,“阿波罗计划使美国经济增长提高了2%,物价指数下降了2%,创造了80万个就业指标”,同时更促进了火箭、照相、导航、医学,尤其是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展。

苏联希望在登月上赶超美国,但财力、技术、制度等劣势,决定其必然失败

苏联的登月计划是秘而不宣的,直至冷战结束,一些档案才逐步公开。1964年,为说服赫鲁晓夫支持登月,苏联首席航空科学家科罗廖夫说,“美国不仅要完成绕月飞行,而且将在1967年实现载人登月,这是第一个苏维埃国家在地球上诞生50周年的日子。如何避免美国加速它的计划?距这个时间还有3年,这期间,我们应当充分重视起来,组织好我们的努力工作,解决载人登月和返回的各种问题。”同年,苏联做出《关于月球和宇宙空间考察工作的决定》,标志登月计划的出台。⑥

由于计划上的缺陷、技术上的不足,及科罗廖夫的意外去世,苏联在登月探索上没能继续以往的辉煌。然而,1966年7月,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表示,“苏联没有必要像美国那样加快载人登月的进度,因为我们的首要原则是确保每位宇航员的生命安全。但是我敢保证,美国不会在登月竞赛中先拨头筹”。1967年3月,负责苏联宇航员工作的卡曼宁又说:“苏联将保证宇航员的绝对安全。阿波罗1号的事故是由于美国登月计划急于求成造成的,苏联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⑦

事实上,苏联仓促实验,造成的事故远较美国为多。从1966年11月—1967年2月,苏联联盟号飞船所进行的秘密实验都失败了,但1967年4月23日,为了给五一国际劳动节“献礼”,联盟1号飞船还是升空了。当晚,联盟1号飞船失事,宇航员科马洛夫遇难。1969年2月,苏联发射的首辆月球车在起飞52秒后爆炸,搜索部队没有被告知散落的残骸具有放射性,结果导致大量人员被辐射伤害。1969年7月3日,苏联试验N-1火箭失败,发射台被炸成废墟。频繁失败,意味着苏联彻底输掉了这场“登月竞赛”。⑧

总的来看,苏联的失败,除财力、技术上不及美国外,制度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在科罗廖夫研制N—1火箭时,另一位科学家切洛梅的火箭方案亦在同时推进,使苏联登月计划原本有限的投入也被分散了。切洛梅因使用赫鲁晓夫的儿子做助手,所以很被高层看重。科罗廖夫去世后,苏联科研体制的弊端更加显现,当时在军工科研体系中,也存在对总设计的个人崇拜,新继任的首席科学家米申,没有这样的个人威望,以至举步维艰。

美胜苏败,“太空争霸”告一段落

在美国多次成功登月,终止阿波罗计划,及苏联多次实验无果,被迫承认失败后,冷战期间的这场“太空争霸”亦即告一段落了。随后两国关系走向缓和,签署《关于以和平目的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合作协议》,1975年美国阿波罗18号和苏联联盟19号实现对接。如果当年是苏联率先实现登月,历史走向,恐怕也会有很大不同。

另外,通过梳理冷战期间“太空争霸”的历史,我们也能看到,所谓美国登月是骗局的阴谋论说法是站不住脚,第一,当年苏联从未怀疑美国登月行为;第二,美国终止登月,以及至今不再重启的原因,的确是花费过巨,财政难以支持。

美、苏飞船对接示意图美、苏飞船对接示意图

注释

①③张杨:《冷战与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1945—1969))》,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②赵洋:《太空中的宣传竞赛:苏美早期航天活动与政治宣传的互动》,《科学文化评论》2007年第4期;④⑤⑦⑨张弛:《冷战中的美苏载人登月竞赛》,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⑥李成智、李建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第352页;⑧吴昊、吴俊强、郭修凯:《科罗廖夫之死——从运载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看美苏太空竞赛的转折点》,《学理论》2012年第24期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短史记”,与作者交流,获取更多靠谱的历史资讯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Copyright 新世纪新闻网 www.999x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