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国内国际社会娱乐明星综艺电影体育足球篮球综合科技通信手机移动财经宏观理财教育历史

洞庭湖畔砍苇人

2016-12-29 09:58:26    来源:    编辑:

01

30

本期作者:李健 闫利鹏

夜幕降临,来自湖南怀化溆浦县北斗溪镇的蒋中石仍在奋力挥砍芦苇。每年初冬时节,当苇花如雪、芦杆金黄之时,望不着边际的芦苇荡便开始热闹起来。很多从湘西、贵州、四川等贫困地区过来的上万名砍苇人,会进入湖区“安营扎寨”。一拨一拨地像冬季的候鸟一样,来到洞庭湖,辛勤劳动,收集芦苇,将它们切割、捆绑、扎堆,然后运往工厂。当来年春天的阳光洒在空旷的湖州上时,新一茬芦苇发芽,他们才悄然离去。芦苇是洞庭湖湿地重要的物种之一,它能大量吸收水中的氮、磷及有害物质而提高湖水的质量,同时芦苇也是重要造纸原料,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芦苇造纸基地之一。砍苇人砍下的芦苇,验收后将全部运往造纸厂,以往每吨近800元。君山区芦苇总场工作人员朱雄武说,今年的价格降了很多,每吨才600元。90年出生的石得仙在做早饭和中午的饭。他说:“每天凌晨4点准时起来做饭,每人轮流做一天。”为了节省时间,他们都中午不回来。


04

30

本期作者:李健 闫利鹏

7时许,天空还没有放亮,石和珍和老乡们就带着砍芦刀赶往芦苇场。他们起早贪黑,简单洗漱、用餐后,带上中餐,便开始一天的砍苇工作。他们大部分人通常需要走半小时以上的路程才能到芦苇地,到了目的地一般也就天亮了。他们将芦苇棚搭在君山区芦苇场里。一望无际的芦苇地,在洞庭湖大桥下浩浩荡荡地展开,600余砍苇工在这里“安营扎寨”,寄居在芦苇花絮里。从芦苇丛到芦苇棚,从睡觉的帐篷到吃饭的帐篷,就是他们近100天的生活圈地。早上7时40分许,已年过半百的石和珍迎着微微晨光开始一天的砍苇工作。今年68岁的石和珍是湘西凤凰县拖排村过来的百余砍苇工里的一个,左手残疾的他想多赚一点钱,回老家帮助还没有结婚的小儿子尽快找一个媳妇,也想趁着还能走动,多来看看这美丽的洞庭湖。目前,芦苇收割还是以最原始的方式进行,一人一镰刀向芦苇茎根砍去,人均每天砍1.5亩。体力好的芦苇工一天能砍100余捆,每捆约50-60斤,能挣160元。年纪偏大体力差的一天挣50-60元。


09

30

本期作者:李健 闫利鹏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上工之前他们总要磨磨刀,“每天至少要磨刀两次,这样才砍的快。”


10

30

本期作者:李健 闫利鹏

他们大多结伴而来,有的是村民之间结伴而来,有的是夫妻结伴而来,有的甚至一家老小拖儿带女而来。

11

30

本期作者:李健 闫利鹏

沈五龙一岁多的小女儿独自待在一旁,她身后的父母不停歇地砍着芦苇。沈五龙说,他一天可以砍到100捆左右,老婆能砍到60捆左右,按1.6元一捆计算,他和老婆一起可以赚到二万多点。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Copyright 新世纪新闻网 www.999x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