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国内国际社会娱乐明星综艺电影体育足球篮球综合科技通信手机移动财经宏观理财教育历史

7月内地总票房45亿 5年来暑期首次负增长

2016-08-01 08:58:45    来源:    编辑:

7月内地总票房45亿 5年来暑期首次负增长

腾讯娱乐专稿(文/赵振宗 编辑/婕子)

闷热的天气随着脆生生的几个炸雷画上了休止符,可被“闷”住的电影票房却貌似在这个暑期无法的得到拯救。2016年的前7个月匆匆而去。截止7月31日,根据专资办的数据,7月全国电影院单月总票房大约为45亿,虽然已是今年单月成绩的第二高,但却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差了10个亿,降幅达到了18.2%。

要说这是向中国电影产业迎来兜头的一盆冷水的话,还为时尚早。毕竟截止7月结束,今年全国总票房累计已经达到了289亿,逼近2014年的全年总票房(296亿)。毋庸置疑,半月内必达300亿。而这远比去年9月下旬方才到达的“300亿速度”再次提前1个多月。

可以说票房增长的大势依旧没变,不过是大家要的速度更快。

7月就是中国电影人原本卯足劲想要“更快”的一次冲击。40部影片的集中上映,但却没能让全国电影票房在暑期迎来一次新的飞跃,反倒是换来了近5年的第一次暑期档同比单月的负增长。

平心论,45亿单月的结果其实并不算低,但这就宛如让一个想吃冰棍的人在桑拿天吞下一杯温开水——解渴,但不爽,心中憋闷依旧。

今年第二高单月 却是5年暑期档第一次倒退

根据专资办的数据,截止7月31日,今年全国7月单月票房成绩为45.15亿元,较6月环比增长约为17%。7月也成为了继今年2月之后,第二个票房站上40亿大关的单月。

7月内地总票房45亿 5年来暑期首次负增长

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互相伤害”,原本年内第二高的单月成绩,放在历史的数据里一下就被鄙视成了渣。相比去年7月55.1亿的单月票房,今年的差距达10个亿。同比降幅达到了18%左右。而这也是今年单月票房第二次出现同比负增长。上一次出现是在4月。当时单月票房为31.9亿,而去年4月为41.1亿,降幅达到了2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7月——这个历年来暑期档的高潮月,近五年来第一次出现票房负增长情况。要知道,此前每年7月的票房同比增长率都在30%以上。

7月内地总票房45亿 5年来暑期首次负增长

小结一下,一年两次出现单月票房同比负增长,而作为全年票房贡献最大的单月之一,7月迎来了5年内首次负增长。于是有人说,中国电影产业的“拐点”即将到来。

这话看来有点“危言耸听”,毕竟以月份统计的周期太短,不足以说明未来长久趋势。但话也分两头说,既然在高潮时点出现了负增长,那我们也值得说道说道,今年暑期档到底比去年差在了哪里,竟至如此这般。

缺乏爆款 合家欢电影无踪迹

根据电影君统计,算上引进片,今年7月新上映的电影总共有40部之多。这其中,票房前三名均为国产影片,分别是《绝地逃亡》(7.33亿)、《寒战2》(6.70亿)和《大鱼海棠》(5.59亿)。这三部新片虽贵为今年7月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但它们的票房成绩要放在去年,都排不进前三。

去年,在七月完结之时,《捉妖记》已经取得了16.58亿的票房,而《煎饼侠》和《大圣归来》尽管分列二三位,但9.79亿和7.41亿的各自票房也比今年的《绝地逃亡》要高。而时间也证明,《捉妖记》、《煎饼侠》和《大圣归来》最终也都演变成了现象级的爆款影片。哪怕一年时间已去,到了今时今日,它们依旧被当作传奇一般被江湖人士传颂。而今年暑期目前上映的影片中,估计很难有任何一部能与之相提并论。

当然,缺乏爆款只是表面现象。细想来,无论是《捉妖记》、《煎饼侠》还是《大圣归来》,虽具体风格不一,但总得来说都可归为“合家欢”类型的电影,而“合家欢”电影正是今年暑期严重缺乏的类型。今年7月上映的40部影片当中,几乎没有一部可以获此标签。换句话说,每部影片都有各自的观众群体短板,这也就制约了爆款的诞生。

话题不足 看电影没能成社会现象

如果说类型问题是今年7月不如去年的内因的话,那“话题不足”则是制约今年暑期票房高潮的外部因素。回想下去年7月的第一周《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同时上映,两部话题电影虽然最终没能成为7月翘楚,但掐架争夺的好戏却被人津津乐道。

一周后,《捉妖记》跃世而出,这部被冠以“好莱坞级别的真人+CG”电影,从一上来就把持着票房冠军,5亿、10亿、15亿的票房,都如砍瓜切菜般容易,让人不由得猜测未来其票房终点止于何处。同时,《大圣归来》逆势杀出,“自来水”这个词成就了其黑马本色,支持“国漫”的情结也随之爆发,再加上《煎饼侠》喜剧的夹持,可以说,整个7月,电影的话题几乎没断,甚至成了整个社会的谈资。那时候的感觉是,你要不去看这几部电影,简直没法和人聊天。

而今年,从3月以后,持续陷入低迷的影市让人很难提起兴趣。《魔兽》的话题昙花一现,却也受到“游戏玩家”的这个身份制约,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到了7月,几乎除了大盘的“颓”,难有话题亮点。转化成社会热点新闻的话题更是没有。人们对电影的热情,相比去年7月差了一大截,完全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于是乎陷入了恶性循环。用一位影视公司老总和电影君说的话来作小结:要么有话题的质量不行,要么有点质量却又都是中小片,很难形成气候。

原因还有....但“票补”绝不是主因

其实说到今年票房7月的滑铁卢,原因还有很多,或许错就错在太多人指望中国影市长期挂在30%增速档位上不下来。宏观的讲,GDP都已经从前几年前的趋近10%的增速,降至了上半年的6.7%左右。而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指望电影市场的增速也继续起飞、保持30%增速疾奔也并不现实。

另外,电影君看到有业内人士指出过“票补”问题。

去年作为互联网购票的井喷之年,“票补”成了家常便饭。一张面额为30元的电影票,消费者掏9.9元,片方和票务平台出20.1元,但票房仍以30元计算。有业内人士照此估算,去年中国电影的440亿元电影票房中,有30亿到50亿元来自票补。而今年,随着《叶问3》的东窗事发,再加上售票平台烧钱趋于理性,票补减少是个不争的事实,于是有分析人士说,票房缩水也顺理成章了。但电影君认为,这绝不是主因。说到底,一部好的影片票补才有实际意义,从没听说过一部质量谈不上上乘的影片,靠着票补成为现象级影片的。

45亿的单月成绩称不上差,倘若每个月都是45亿,中国电影票房今年稳稳超过540亿,比去年照样多出100亿。所以,至少暂时还不必担心电影产业出现“拐点”“衰退”,但确实要接受降速的现实。相比于恐慌,业内理性看待增长的速度,才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Copyright 新世纪新闻网 www.999x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