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21日,琼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发表,自此琼瑶开始了自己长篇小说的创作之路,且多数作品被多次改编为影视剧,引发“琼瑶热”。可当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时,琼瑶却说:“很多人看到今日的我,总觉得我是一个被命运之神特别眷顾的女人,拥有很多别人求之不得的东西,可是,谁能真正知道,我对成长付出的代价呢?”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窗外》对琼瑶来说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的,因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原型就是琼瑶本人,而这部作品讲述的故事,就是琼瑶的初恋。
在《窗外》发表二十多年后,琼瑶在其自传《我的故事》里这样回忆道:“在写《窗外》之前,我尝试过很多长篇的题材,写了《烟雨濛濛》的第一章,写不出第二章。也写了许多其他的第一章,就是写不出第二章,总觉得心头热烘烘的,有件心愿未了。最后,我决心写《窗外》,那是我自己的故事,是我的初恋,这件事始终撼动我心,让我低徊不已。”
琼瑶的初恋发生在她高三时期,那时的琼瑶处在人生的迷茫期,在学校的功课不好,承受着书香家庭高期望值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没有弟弟妹妹聪慧,越来越不被父母喜爱,极度渴望关怀和温暖而不得;这种种现实给了琼瑶心灵上很大的冲击,于是她将对生命意义的质疑全部诉诸笔上。写作,成为了她唯一的发泄渠道。她和语文老师的这段恋情,也随着琼瑶的多愁善感,老师的关怀体贴,以日记本为载体,在岁月的长河里萌了芽。
但生活没能让他们如愿厮守在一起。老师大她二十多岁,结过婚,有过孩子,可她觉得没关系,因为在他身上,她找到了自己内心一直渴求的被人爱和爱他人的感觉,她因此成为了一个对世界温柔的人。可是后来她才明白,是她一直想得太简单了。她从别人口中发现,原来老师一旦爱了她,就是“没人格”、“没良心”和“无耻的”,而她一旦爱了他,就“不是好东西”。琼瑶发现自己错了,一直以来她都以为“爱”是她和老师两个人的事,她忽略了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人,也忽略了自己和老师都生活在这些人之间。这世界上很多事是很荒谬的,恋人也好,夫妻也罢,两个人之间的争执和隔阂很多时候都仅仅是因为别人怎么说或别人怎么看。可原因是别人带来的,结果却是自己要承受的,比如分手和离婚。
琼瑶终究是屈服了。窗外毕竟是窗外,窗外的世界再自由,再辽阔,人到最后还是要活在窗里的,只是这窗外的美景一旦见过,就难以忘怀了。
“见也不容易,别也不容易。相对两无言,泪洒相思地。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聚散难预期,魂牵梦也系。”
多年后,琼瑶为歌曲《长相忆》作词,借此表达这段感情对自己的意义。
“《窗外》的出版,是我写作生涯的一个大的冲刺,但是,在我真实人生里,它却带来毁灭性的风暴。”琼瑶如是说。
《窗外》了却了琼瑶的一桩心愿,释放了潜藏在她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表达却又刻意压制的情感;与此同时,也打开了她长篇小说创作的灵感大门。从《窗外》开始,琼瑶的一系列长篇小说陆续在《皇冠》杂志上发表,她从一个投稿无门的小作者摇身一变成为如日中天的大作家。这样的改变不仅满足了琼瑶对“被人尊重和拥护”感觉的渴求,也让她逐步摆脱了经济拮据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她也因此与《皇冠》杂志创始人平鑫涛结缘,获得了白头偕老的爱情。虽然琼瑶的作品与这段爱情在后来的日子里饱受争议,但《窗外》的创作成为琼瑶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冲刺”的总结却是无可厚非的。
当我们看到阳光的时候,阴影也是同时存在的。《窗外》发表后,琼瑶收到两封来信,一封来自父亲,一封来自母亲。父亲在信中说:“你以为大家是喜欢这部作品而买这部书吗?大家不过是要看看你的风流自传而已。”而母亲的来信更加严厉:“原来你写作的才华仅止于此,你就这样等不及地要赚钱吗?除了出卖你的父母以外,你还有没有别的本事?我生你养你育你,竟换得你用这种方式来报答,你写了一本书来骂父母?”她当时的丈夫庆筠也在与她发生争执时,气急败坏地向她怒吼:“你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你的真爱,那么,你把我置于何地!你有没有顾全我的自尊?我的感觉?”琼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她仅仅是将自己的过去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来,错在哪里?错在没有粉饰这世上的流言蜚语?还是错在自己对窗外和爱情的记忆和向往?难道人生活在世,需要为了讨好他人而抹杀掉自己的过去吗?可是正是因为有那些过去,我才成为了现在的我,我无法将这个我“拆散”,重新拼凑,变成一个“完美”的我。
可琼瑶还是认错了。
1964年,建业公司买下了《窗外》的电影版权,并将其拍成黑白电影。此后琼瑶的母亲开始卧床绝食,琼瑶则在母亲的床前跪了几天几夜,才将此事平息下来。没料到八年之后,建业公司又要拿出《窗外》重拍,但琼瑶的母亲此时已经患上了轻度精神分裂症。最后,琼瑶同意电影公司继续拍摄《窗外》,但禁止其在台湾地区公映。1973年《窗外》拍完后,由嘉禾公司代理,在香港进行了首映式,主演林青霞一炮而红,最终成为一代巨星。
两个琼瑶
窗外幻城窗里人。
在琼瑶的身体和思想里,一直有两个不同的自我,一个自我充满了叛逆性,另一个自我充满了传统性。叛逆的那个自我,热情奔放,浪漫幻想;传统的那个自我,保守矜持,尊重礼教。琼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窗外》当中所描述的自己。叛逆的琼瑶一直向往着窗外的美景与自由,相信爱是这世间最庄重的力量,可以让自己在苦难中获得安慰,在坎坷的岁月中化险为夷;而传统的琼瑶却固守窗里,即使知道窗外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自由,也在阻挠和纷杂中困顿和挣扎。叛逆和传统的力量此消彼长,促成了一个矛盾的、充满争议的琼瑶,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琼瑶,创作了更多矛盾的、充满争议的作品。
和当今“矫情”、“做作”、“三观不正”的评价比起来,我更喜欢琼瑶对自己的解读。“我是一个标准的梦想家,整天生活在云里雾里。我编织小说,编织故事,自己也生活在小说和故事里。我永远带着一份浪漫的情怀,去看我周围的事与物。我美化一切我能美化的东西,更美化感情。无论亲情、友情、爱情,我全部加以美化,而且很迷信我所美化的感情。所以我这个人是很不实际的,浪漫的,幻想的,热情的。有时甚至是天真的,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