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国内国际社会娱乐明星综艺电影体育足球篮球综合科技通信手机移动财经宏观理财教育历史

龙应台:每位国民个人史背后才是最真诚的国家史

2014-12-08 17:14:09    来源:全讯网    编辑:值班编辑

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在日头狂肆下,民众到了投票所,选择自己所在地区的各级民意代表。日头落下没多久,结果就已揭晓─执政的国民党惨败。于是,“行政院长”江宜桦当晚便提出辞职,十二月的第一天,率领“行政院”各“部会”首长“总辞”。身为“文化部长”的龙应台也在其中。那晚,她就率先抛出讯息,称“配合总辞”,她一千天“文化部长”任期就此结束。

龙应台提出辞呈之时,正是“文化部”“基础工程”的代表性计划之一─国民记忆库上线届满周年之际。国民记忆库,顾名思义,便是收罗每位国民的生命记忆,而这些个人生命史汇集起来便成为一个庞大的历史数据库,因此,龙应台数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每位国民的个人史背后,才是最真诚的国家史。”她试图透过这个计划来打开民众“记忆的抽屉”,借着这些庶民生命点滴拼图总汇,来丰富、拼凑、还原、解构真正的国家历史。

记者恰好在她提辞呈前一周,针对“国民记忆库”专访龙应台。彼时,她直言国民记忆库如果能继续个十年,到达遍地开花的程度,那么,就会挑战过去官方史对“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的既有界定。

“但你会不会担心继任者不会接续这个计划?”问龙应台,她却说没什么好担心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不必去希望后继者如何,而是工作同仁对这有认同感。”龙应台进一步表示,如果这只是上面的命令交办,事务官对于这计划没热情,这一定失败,不用等后来者,就会瓦解,“有热情就会说服后来的继任者。”

像是预告,也像是事先提醒,采访结束后,龙应台转头对承办这项计划的事务官说:“现在你明白,我想做什么,又为什么得推这项计划了吧?”

历史就像一列火车

国民记忆库的推动,与龙应台个人书写《大江大海1949》时对历史的重新认知与对小人物的感怀,看起来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今年七月,在国民记忆库上线记者会上,龙应台便说自己在写《大江大海1949》过程时体悟到“历史就像一列火车,我们所有人的记忆都在跟这列火车赛跑,而且一定会输”,她数次强调,“等我的书出版,书中采访的人有一半已过世。”

不过,龙应台却否认国民记忆库这项计划源于《大江大海1949》,因为书写的念头早在20多年前便萌发,然而,因故不断搁置的结果,是父亲去世了,父亲的故事也没得问了,当时,她才产生了强烈的急迫感。“再不做,就来不及了。”这是她最强烈的感受。

龙应台的父亲如此,整个大社会亦然,带着时代故事的长辈不断凋零,便代表着一个世代的庶民记忆大量消失、不被留存,于是,在全台湾网罗个人历史记忆,也就成了龙应台上任后最重要的文化工作。

在去年11月18日,国民记忆库启动记者会上,龙应台便表示,在美国早有这类国民个人记忆记录的计划,例如得知父亲患了阿尔茨海默患者症后,就会连忙带着父亲去录音,说出想说的话,如此一来,即便这个父亲后来失忆,子女还能保留父亲生命的回忆,成为一段“历史”,“每个人生都有抽屉,需要被打开,国民记忆库在记录这些故事,保存珍贵的回忆。”

为了让民众知道这项计划,能够带着父母去录制个人故事,或是主动参与、分享生命经验,“文化部”挑选了十多位“行动大使”,包含资深艺人孙越、方芳,音乐人胡德夫,漫画家萧言中,政治人物钱复、郝龙斌等等,希望能借着他们的知名度与代表群体,传播这项计划的理念,并由他们带头录制自己的个人故事。于是,从电视到电影院,乃至于各种不同媒体,都可以看到这些人说出对国民记忆库的感想,以及自己的回忆。

与龙应台有着好交情的资深媒体人陈文茜也担任了行动大使。她在今年七月的行动大使记者会上,分享了自己外公何集璧的故事。何集璧曾为逃离日本统治而跑到大陆,之后回台湾成立文化协会,在席卷全台的二二八事件中,他也不幸被政府抓走,“外公为了逃离监狱而躲进疯人院,出来时已分不清是真疯或假疯了。”陈文茜心疼外公的一生被大历史的棋局左右,“我相信,我外公一定也希望能有人说出这些故事,走出这样的悲剧”。

陈文茜说,所谓的“台湾意识”就是这座岛上每个人的记忆库,“历史确实就像火车,有人幸运搭上车,有人搭不上,有人抵达目的地,有人在中途被推下去。”这段话隐含历史“成王败寇”的思想,让许多人的故事遗落在历史的线轴外。

国民记忆库里充满了各式各样故事:有麻风病人、逃过战乱的老兵、从丛林生还的台籍日本兵……甚至嫁来台湾的越南妇女的生命经历都有,彰显了台湾作为移民社会、经历战乱与各种时期发展而生的多元和多样。“因为台湾社会就是这么多样,才有多种纷争,因此我们必须从中找出一个共识,国民记忆库能帮我们理解他人的故事与经验。”龙应台解释。

铺第一里路

台湾政治充满敌对,对政务官尤为严格,龙应台上任以来,时常受到“国会”与民间的苛责。接受记者专访时,龙应台便直言,“在台湾,正常人都不太想进入政坛的。”然而,曾担任过台北市“文化局长”,见识政治之难的她,两年前愿意再担起这重任,也是因为是首任“部长”,“首任代表第一号工头,为文化政策打地基,铺第一里路。”

在“文化部”广大的政策方向中,“泥土化”排第一。台湾过去二十年,时常喊出“本土化”等口号,龙应台有意识地做区别,“那些口号都带政治性了。”

国民记忆库是她任内推动的大计划,属于“泥土化”的一个项目,预算庞大,第一年预算四千万台币。在龙应台认知里,这是一项可以往前走十年的计划,不只是政府要做,重点是民间得自行发动,才能做到由下而上、收集到成千上万笔的口述资料。

“这项计划连最挑剔的‘立法委员’都支持。”这让龙应台很安慰。

有些“立法委员”甚至出任了行动大使,如国民党“立法委员”陈碧涵与民进党“立法委员”田秋堇,这是跨越蓝绿与政党的组合。前者出身苗栗客家大家族,能说出客家移民文化故事,后者的父母一直在国民党专权下援助民主运动者,她也是台湾重要政治事件“林宅血案”的第一见证者。

远流出版社董事长王荣文甚至带着大女儿王沛然,到搜录站分享个人成长故事。王荣文的母亲不识字,1950年代,母亲背着他走十五公里,到地政事务所缴地价税。当她拿着税单问要缴多少税,公务员竟把单子丢在地上说:“不会自己看吗?”

像这样细小但深刻的故事,是许多孩子们不清楚也没耐心聆听的,国民记忆库成了一个分享的机会。

说出自己的故事

行动大使都是名人,由名人带头说出自己的故事,是抛砖引玉的做法。但真正的执行,则分成两部分,一是由地方政府文化局提案,提案的内容越好,补助越多;其次则是在各地设置工作站或巡回列车,并训练志工来协助记录、上传,让各地民众都可以前来说自己的故事,并有效率地在云端上建档。

目前,全台湾共有68处故事搜录站、2辆故事行动列车,用以收集故事。而这些故事,都会摆置在“国民记忆库—台湾故事岛”的网站平台上,成为人人都可收看的资料。自去年11月18日上线以来,已有超过六千位民众的故事被收录在数据库中,网站浏览率也有229万。而这项成绩,是台湾17个地方政府、4个生活美学馆及300多个民间团体、文史工作室的搜录团队及志工共同打造的。

63岁的林建军是其中一员。“我以前曾在深圳工作,每天晚上都会听广播节目,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说着自己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才坐下来,林建军便迫不及待与我分享经历。他说,这也是个人故事。

“我祖籍广东,是外省第二代,因此对我来说,老兵故事让我最有兴趣。”他第一个收录的故事,便是住家附近的老人家,“他九十多岁了,始终独身。”林建军感叹,虽是邻居,却不知道他的经历和故事,听完后才真正认识了这个人。

林建军夫妻多从身边找起,他们热爱爬山,山友的有趣经历和人生,深深吸引他们,而山友们也会推荐值得采访的人。偶尔透过搜录站引介,他们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主动来报名说故事的人,“有的人很有名,但她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希望趁这个机会说出来。”这个名人大谈特谈了大半天,受限于影片规定的15分钟时间,以及他们设定的目标,因此只能取其中一部分,“有些部分实在太隐私,不适合公开。”

他们也遇过经历二二八事件的人,“但他们的经验与目前主流说法不同,不敢说出来。”

对他们而言,担任志工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即是受访者的回馈。“有的受访者说,本来孩子都不想听他们过去的经历,但被收录在国民记忆库后,孩子看了后,竟深深感动,愿意多听他谈。”林建军妻子赖翠兰进一步补充,还有位大学老师感叹自己虽也懂得使用传播媒介,却没早点采访父亲,如今父亲记忆断断续续,已然不完整,他深感后悔。

对此,龙应台也说,历史记忆的断层不只是横向的,还有纵向的,“的确,没有多少孩子愿意听父母说话的。”她认为,有太多感动的故事应该被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Copyright 新世纪新闻网 www.999x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